酸奶因其酸甜可口的特点,非常受孩子们喜爱。但是有些家长会觉得酸奶不如牛奶营养高,或餐后让孩子喝酸奶促消化……这些观点都是对的吗?
误区一:酸奶补钙效果差
很多家长认为:牛奶是天然的,而酸奶是牛奶经过加工发酵的,所以酸奶的钙含量会比较低。
其实,牛奶在发酵成酸奶的过程中,未造成钙的流失。
相同分量的牛奶和酸奶含钙量基本相同,可能酸奶的钙会略高于牛奶。
另外,牛奶在发酵过程中,部分蛋白质会分解,更容易吸收,同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也能促进钙的吸收。
因此,从这些层面上讲,酸奶补钙效果会比牛奶更好些。

误区二:饭后喝酸奶能促进消化
酸奶中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,喝酸奶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,促进胃肠蠕动。
尽管如此,喝酸奶是有一定的饱腹感,如果吃撑后,想喝牛奶促进消化,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,不仅不能促消化,还会增加胃肠道负担。
所以饱餐后,不建议喝酸奶。
误区三:酸奶越稠越好
酸奶中加入增稠剂就会变稠,如果胶、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、明胶等,而且可能越稠的酸奶,添加的增稠剂越多。
虽然稠的酸奶口感更好,但是对身体并无益处。

误区四:不酸的酸奶营养低
酸奶的酸度与营养价值并无直接关系。
影响酸奶酸度的因素有:加糖多少、储存方式、菌种产酸能力、发酵时间长短等。
酸度大小并不影响酸奶中维生素、蛋白质、钙等营养成分的含量。

误区五:酸奶可以随意搭配食物
酸奶因有酸味,可促进食欲,所以可以搭配很多食物,比如面包、点心等淀粉类食物。
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服用磺胺类药物及红霉素、氯霉素等抗生素的同时,最好不饮用酸奶。并非对身体有害,只是这类药物会破坏酸奶中的乳酸菌,使酸奶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。
香肠、培根及腊肉等食品在加工过程中,添加了硝酸盐等防腐剂,硝酸盐可以与乳酸经反应转变为致癌物——亚硝胺,所以酸奶和加工的肉制品最好不要一起吃。